• “实在”地创业:用数据和AI为工业赋能

    “在和平年代,创业、做项目、成为一名企业家可能是一条较好地实现个人抱负的路了吧。”  90后创业者钱胜前作为木白科技创始人,早在学生时代就把“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作为个人追求。 木白科技创始人钱胜前 “丁磊熬过去了,我也可以”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建立创业学院。 彼时,社会上的双创热情还未开启,创业环境也远不比现在,但不甘平庸的钱胜前还是报名参加了创业学院,开启了他的创业启蒙之路。 创业学院里安排了商业理论课程、创业比赛、 创业公司实践等教学内容。 “当时学院会邀请一些大咖企业家过来讲座,我几乎一场也没落下,比如李彦宏、李开复、董明珠,还有唐骏。这些大企业的创业经历都令我非常着迷,对我后来选择创业是一个很重要的熏陶。” 几年后,像“饿了么”,“小红书”这些从交大走出来的创业成功案例,更是鼓舞了钱胜前,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与信念。 2015年3月,钱胜前硕士毕业。同年10月,木白科技成立。 “木白”这个名字,来源“mobileInternet”的音译。钱胜前觉得,移动互联网大有可为。 木白科技从2016年开始经营,最初的产品名称叫“labera科研云”,是一款服务于科研从业人员的SaaS应用,希望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知识管理,知识分享,团队协作和设备共享。 16年做“labera科研云”时的路演 在产品开发初期,钱胜前就和一家知名的投资机构签署了投资意向书。但是当产品开发完成,准备投入运营推广的时候,投资人却没有履行最初的投资承诺。 “这对整个团队影响很大。因为我们设计的还是一个非常“互联网”的一个模式,SaaS产品前期收费会比较难,希望靠投资来先把用户流量做起来,再通过后续的增值服务赚钱。” 仓促之下再去和其他投资人接触,使得钱胜前和团队很被动,导致开发好的产品一直没有资金去支持推广运营。 “当时的团队比较年轻,抗击打压能力也不够。到16年年底的时候,整个团队的成员所剩无几。” 钱胜前回忆起这段创业低谷时说道:最初自己也有点陷入这种低落的情绪中,但很快就从情绪中走了出来。 而走出低谷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丁磊的一段经历鼓舞了他。 丁磊在网易股价64美分时,想把公司卖了做新项目。 段永平问他:“你有一个公司了,为什么还去做新项目?”原有的项目未能做好,新项目就一定能做好吗? 后来,丁磊熬过去了。 钱胜前相信:面临相似的困境,别人可以熬过去,他也一样可以。 正因为经历了失败,才迫使去对未来进行更深度思考,对项目进行调整。 “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新的信息技术,去改变一些传统行业,提升效率和质量水平。做labera科研云就是这个思路,我们团队的基因也是做2B产品的基因,所以,思前想后,我们把方向调整到工业制造领域来了。” 相比于科研,工业制造领域对信息化和智能化需求更刚性,场景更标准,市场更广阔。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17年初,钱胜前结识了如今木白科技的技术合伙人,智能制造和工业大数据领域的青年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82年的秦威。 “通过介绍我认识了秦老师,经过几次深入交流,发现对于我们对于用数据和AI去赋能工业这件事的想法和理念十分契合。” 秦威的加入,也让木白团队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我一直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能够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素质出色的伙伴,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 谈到目前的木白科技团队,钱胜前显得十分自豪。“我们现在人数才十几个人,大概有一半是来自985和海外名校的,整个生力军团队都有五六年甚至更久的行业工作经验。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需要深耕的行业,我们应该算是一支能打的团队。” 介绍公司产品 在谈到怎样凝聚优秀团队时,钱胜前谈到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业务方向的认同。 “我们在做的事情,属于“产业互联网”的范畴。在我们最初做的时候这个概念还不热,现在已经很火了。我们整个团队成员对这个业务方向都非常看好,非常认可。只要大家目标一致,工作就好开展。” 二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钱胜前介绍:目前木白科技倡导两种文化。首先是“承担责任,极度求真”。这是钱胜前从学生时代,在交大入学第一堂课“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上学来的。其次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是从华为学来的。 “现在,我们整个公司的文化非常纯粹,就是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既没有小资情调,也没有办公室政治。我认为生意是简单的,直接的,这样效率才最高。”钱胜前说道。 拒绝“花里胡哨”,一心做好产品 一切有机遇的地方就有竞争。 木白智造系统面向的客户群体为产值在几千万到几个亿之间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 目前,这个群体在生产制造信息化管理上的覆盖率只有15%左右,市场需求很旺盛,市场容量也很广阔。 “我们能看到这个机会,竞争者也能看到”。 钱胜前相信,技术领先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我比较相信360金融徐军的话,创业不是没有那么多戏剧性故事,重要的是选好一条赛道,然后在这个赛道上精耕细作。真正比拼的,就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团队建设和日常管理。” 团队建设上,钱胜前很有信心。 而对于运营管理,钱胜前认为:主要就是要管理好产品和服务。 木白科技对于产品一向是精益求精,对于每一个功能设计和技术实现,都必须进行非常充分的讨论和评审,并且要求公司全员都能理解产品。 “伟大的产品应该是简单的,模式也应该是简单的。设计出了太复杂的东西,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允许自己暂时没找到一个简单的产品或模式,但不能允许设计一些复杂的东西迷惑自己。” 与以朴科技签署伙伴计划 2B的产品服务,专业性比较强,服务深度通常也比较深。木白对于每一家的客户的方案质量、响应速度都有严格要求,并形成了规范的流程。 “有时候团队成员都会觉得我的要求有些严格和苛刻,但最终项目实施成功之后他们都会理解。制造管理系统的使用难点就在于落地,这是目前整个行业的难点。我们对于客户的承诺是,一定服务到产品落地,如果最后系统内没有run起来,就相当于系统失败了,我们木白可以接受客户全额退钱。” 钱胜前在说道产品和服务质量时,稍显严肃。而这种严要求,充分展现了一家创业公司选择“精耕细作”的决心。 创业是一种平凡的生活方式 也许是因为早早地白手起家,开始在商业社会摸爬。钱胜前身上体现出了一种超出同龄人的平静和成熟。 他并没有把创业当做一件多么酷,甚至是多么特别的事情,而当成人生中平凡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实我对于财富没有那么多渴望。现在做的这个选择完全是出于我的个人特质与追求。以目前我的个人条件,在当下整个行业、市场,乃至整个社会背景之下,选择创业这条道路最能够实现我的个人目标。而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之后,我就只会想怎么做的更好。”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钱胜前一毕业就创业,没有经历过世俗定义的“职场”。在谈到有没有在困难时考虑过找工作时,钱胜前笑道: “说实话,即使是在16年最难熬的时候都没怎么想过,我知道创业是适合自己去做的事情。那么在创业过程中,碰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出现错误就调整思路,这样就会简单轻松一些。要是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就去想,我要是去了华为阿里会怎么样,我要是出国读书了会怎么样,我要是做了别的生意会怎么样,这样未免过的太不轻松了。” 一个高效率的人,就应该把问题简单化,然后狠狠的去做。 日常生活中的钱胜前同样如此。敞亮的环境,干净的桌椅和电脑,几株简单的绿植,几个和家人的相框,构成了整个办公室的全部。 钱胜前简洁的办公室 “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平时生活也非常非常简单,比起一些外界的东西,会更愿意投入内心世界的思考,以及关注意志方面的磨练。” 生活中,钱胜前喜欢书法和健身。在学生时代,钱胜前就曾经获得过交大书法大赛的特等奖。 现在即便创业初期,工作很忙,钱胜前还是保持了2012年开始以来的健身,几乎没有间断。 对于公司融资,钱胜前也并不只关注眼前利益。 “我们融资其实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希望投资方对于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认同,并且在整个公司业务或者资源方面有一些帮助,不单纯是一种财务的投资。” 就“智能制造”主题分享 “时常被别人说太实在,但这也许就是我与身俱来的特质。” 钱胜前不会去包装假的数据,更不会去虚伪地认可自己内心不认同的东西。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在和投资人沟通产品用户数量的时候,没有运转起来的、不是标准化实施的项目我都没有算在内。我自己觉得不算,我向别人讲的时候就说不算。也许我在融资上天赋确实不高,策略性管理的不足,我会去学习和改变,但我还是坚持一些基础的原则。” 稍显实在,这是创业者钱胜前身上的一个特点。对于创业而言,“实在”是好是坏,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检验。  创业=真实的需求+满足需求的能力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创业有没有什么建议? “想创业,最好能够想清楚:这个是一个真实的需求吗?还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我有满足这种需求的优势吗?这些问题比较重要。如果只是觉得很酷就去创业,这个层面就比较浅,可能将来就会遇到狠多问题。” 因为是大学生,可能很多都会从产品去考虑问题,或者是从自身去考虑问题,但实际上商业社会里你应该要别人的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面去,要想清楚多少人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做的事情是从市场去考虑事情,哪怕多花一些精力多花一些时间。 市场永远在变化,外界的环境也好,政策支持也好,永远只是一个辅助。自身能够立足于商业社会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竞争力,有价值。 对于是否鼓励大学生创业,钱胜前这样说道: “社会的风气一直在变化,有时候过于鼓吹创业,有时候又会盛行保守的建议。我不喜欢提中庸的建议。我的建议是,如果想清楚了就去做。即便失败了,人生也不会毁掉,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可以继续做。” “人生的精彩就在于不留遗憾。” 加油,创业者们。 “木白科技”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 闵行分会资助项目 木白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用数据和AI为工业赋能” 的科技公司。于2015年10月成立,2017年获得EFG闵行分会“天使基金”资助。在工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方面产品服务包括:面向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执行系统“木白智造系统”,产线标准化数据采集产品“木白智造数据盒子”和工业资源调度场景的智能服务“木白智能应用”。客户覆盖汽车电子、医疗器械、半导体加工等多个加工制造行业,积累了如上海联影、上海电气、海尔物流、恒汇电力等一批行业领先客户。2017年完成了双软企业的认证, 2018完成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

  • MES系统助力多类型生产模式,为国军标质量保驾护航

    所在行业:新材料科技 细分行业:防腐解决方案 生产模式:自主生产,外协加工,驻厂加工 常见工艺:防护,打磨,喷涂,质检 工艺特点:国军标“特殊过程”,每件、每项流程必检 生产类型:接单生产 1.生产模式多样导致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 2.工序之间实效性强,细化排产工作量大 3.质检工作量大,传统纸质记录和汇报方式导致管理、沟通成本高 4.生产数据无法沉淀,不利于后期追溯以及形成技术积累 5.生产任务执行过程不透明,订单进度难以跟踪 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木白智造系统”为该客户选配的标准化功能模块如下: “木白智造系统”为客户进行的个性化配置设计如下:  生产特性1:生产模式多样,自主生产、外协加工、驻厂加工的混合生产模式 功能特性1:不同的生产模式抽象为标准化产线生产模式,参数统一配置 生产特性2:不合格品根据不同的流程和瑕疵情况,处理方式多样 功能特性2: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进行追溯,对于报废、返工、重做等不同情况反映的质量问题进行流程优化 生产特性3:国军标定义“特殊过程”,每件、每项流程必检 功能特性3:把质检流程设定为生产流程中的必经工序,保证不合格品不会在产线继续流转 生产特性4:每一个生产订单的财务信息和绩效管理都需要单独分析 功能特性4:在生产管理的模块加入财务信息和绩效分析的数据记录,客单价、预算与实际成本、人机料投入等一目了然 生产特性5:系统使用人员多,倾向较低的使用门槛 功能特性5:木白智造现加入微信生态圈,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产线数据上传及其他操作,微信服务号进行各指令和通知信息的下发,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 1.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协作效率 2.降低沟通成本,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将10余人的生产管理团队缩减到1人 3.质检工作有序进行,出厂次品率大幅降低 4.生产数据全面记录,质量可追溯 客户为什么选择“木白智造系统”: 1.价格亲民,减少企业使用门槛 2.按需配置,确保功能匹配性强 3.完善的产品培训流程,易上手,确保行之有效

  • 木白受邀参加南通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峰会

    “创业江海,智慧南通“,2017年11月18日南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才峰会在新区会议中心举行,国内外数百位知名高校院所领导,专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嘉宾受邀参加活动。 木白科技作为在物联网领域有所积累的青创企业,受邀参加了本届人才峰会。在会上,木白科技积极听取了各位人工智能产业专家的精彩分享,并同各位领导,行业专家积极交流,共谋发展。通过本次盛会,木白科技强化自身在“工业4.0”方向深耕的决心,将会怀着更加开放的心态同客户,合作伙伴携手奋进。

  • 木白&以朴达成战略合作暨“木白智造伙伴计划”开启

    近日,上海木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木白科技”)与上海以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朴科技”)签署“木白智造伙伴计划”,旨在携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全链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双方将在客户资源整合,以及产品研发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图1:木白科技CEO钱胜前与以朴科技总经理孙清签署伙伴计划 从客户资源合理利用的视角,木白科技独立研发的“木白智造系统”是一款面向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执行系统,和以朴科技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有良好的契合度。木白科技和以朴科技达成以”木白智造伙伴计划“为基础的战略合作,可以更高效的将“木白智造系统”触达到目标客户,实现木白科技、以朴科技和目标客户的三方共赢。 在产品研发方面,木白科技发挥在工业软件和算法上的技术优势,结合以朴在产线数据采集的技术积累,进行产品合作研发,低成本解决数据采集和通讯问题,让“木白智造系统”决策直接触达设备,实现“信息物理融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全链条且可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降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升级过程中的实施门槛,规避试错风险。01 关于以朴科技 以朴自2009年起专注于提供生产信息化软件产品和服务,自主研发了iPlant系列软件产品。目前,全球600多条产线,56家工厂已部署并运行iPlant-ACC软件,是全球实际应用案例最多的工业互联网公司之一。 02 木白智造伙伴计划 图2:木白科技与以朴科技管理团队合影 为更好让木白智造系统触达中小制造企业,木白科技开启“木白智造伙伴计划”,与广大合作方精诚合作,一起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升级,并分享合作成果。 “木白智造伙伴计划”旨在与认同“木白智造系统”产品价值和木白科技发展理念,且有制造业客户资源、能接触到制造业信息化需求的公司或个人达成合作。木白科技以“木白智造系统”为基础,本着促进资源整合、共享产品利润(具体合作模式以合作协议约定)的理念,打造“伙伴”双方合作共赢的生态。若您也有着共同理念,欢迎加入“木白智造伙伴计划”。

  • MES系统,木白智能算法赋能设备检修,实现检修智慧排程

    宝钢股份是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设备总资产高达数百亿,每年需要投入巨额费用用于设备维护检修。仅宝钢宝山基地下辖产线就达100余条,每条产线有3种检修类型(年修、定修、换辊),检修投入人数有8000余人,总耗资数亿元。 面对如此大体量的设备检修任务,检修计划的制定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充分考虑到生产任务的紧急程度、检修人力的制约、产线之间的相容相斥关系(由于工序流转导致产线设备之间的相互制约)、不同产线设备的检修周期等约束条件。在约束条件之下,最佳的检修计划还需使得产能利用最大化、人力成本投入最小化、延长设备寿命。 目前检修计划由多名从业二十多年的设备检修专家团队制定。随着宝钢股份不断发力“智能制造”,宝钢管理层期望用新一代算法技术,将制定设备检修计划的经验模型化,提升排程工作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尽可能的将人的经验从繁复的排程工作中解放出来。 木白科技受宝钢专家团队委托,开展了检修智能排程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工作。01 算法简介   检修智慧排程算法将各项基础数据(如生产任务数据、设备检修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工厂万年历、人力总资源等)作为算法输入变量,生成图形化的《年度计划检修排程表》、《月度计划检修排程表》。同时,支持手动拖拽图形(即具体检修计划),实时显示关联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辅助人工决策。 图形化检修排程表原型 调整后相关影响界面原型 02 算法特点 约束条件种类和优先级可配置:13项基础约束条件,可新增或删除约束条件,且各约束条件可配置。 多重算法组合确保最优解:将复合式启发式算法生成的预排程方案作为智能算法的一个初始解,并设定多个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优化预排程方案。 算法输出界面直观、交互友好:算法输出数据图形化,可通过直接“拖拽”图形完成交互。 历史数据反馈算法,不断优化模型:通过实际检修数据和设备故障数据反馈,持续的优化检修标准和算法模型。 03 实施效果 算法生成年度计划检修排程表取代人工排程 可视化界面实时显示关键关联参数,辅助人工决策 在“智能智造”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借助智能算法来辅助人脑决策甚至实现自主决策,这样不仅极大解放了人脑,也使得决策更加透明、高效、稳定。     木白科技以“用数据和AI为工业赋能”为愿景,自主研发“木白智造系统”系列产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同时在数字化基础上,提供各种智能算法应用,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如果您也是同样行业的企业,或者有类似的需求,欢迎随时垂询! 联系电话:021-34127798 手机(同微信):139 1558 4649,黄先生

  • MES系统,木白智能算法赋能仓储物流,实现智能装载

    在“智能智造”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借助智能算法来辅助人脑决策甚至实现自主决策,这样不仅极大解放了人脑,也使得决策更加透明、高效、稳定。 木白科技秉承着“用数据和AI为工业赋能”的愿景,提供以“木白智造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在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提供各种智能算法应用,真正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海尔集团已较早实现信息化布局,这就为其提供了众多智能化应用场景,其中“堆垛装载3D指导智能应用”就是木白科技为实现其“智能装载”而量身打造的一款应用。 应用背景 客户在货物装载运输时,会碰到以下问题: 1.货物装车过程中调整次数较多,效率不高 2.货物摆放空间利用率不高,造成空间浪费 3.货物摆放重心不稳,造成运输过程中易损坏 为解决以上问题,客户期望有一款智能应用,能够高效、合理的指导货物装载 应用简介 “堆垛装载3D指导智能应用”以仓库或者车厢容器及物料数据为基础,以实际应用场景的约束设置为约束条件,基于随机选择的启发式算法及贪心策略的启发式算法,生成最佳三维堆垛装载方案,指导仓库人员或装车人员对装载物料进行相应的装载和调整。 应用的输入输出如下表所示: 应用输出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应用效果 货物摆放空间利用率提高20% 货物装载时间缩短60% 单次装载减少调度员1名 木白科技提供以“木白智造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提供各种智能算法应用,真正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如果您也是同样行业的企业,或者有类似的需求,欢迎随时垂询! 联系电话:021-34127798 手机(同微信):139 1558 4649,黄先生

  • MES系统如何打造离散型制造业的智慧工厂

    “自从《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关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话题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 “中国制造2025” 旨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在重点领域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最近几年,欧美国家最早针对流程工业提出了“智能工厂”的概念。流程工业智能工厂由商业智能、运营智能、操作智能三个层次组成,由于自身的自动化水平较高,因此实施智能工厂相对比较容易。 01 — 生产设备网络化 工业物联网的提出给“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在离散制造企业车间,数控车、铣、刨、磨、铸、锻、铆、焊、加工中心等是主要的生产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将所有的设备及工位统一联网管理,使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计算机之间能够联网通讯,设备与工位人员紧密关联。 02 — 生产数据可视化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后,信息化与工业化快速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离散制造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物联网、ERP、MES等技术在离散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离散制造企业也进入了互联网工业的新的发展阶段,所拥有的数据也日益丰富。 在生产现场,每隔几秒就收集一次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很多形式的分析,包括设备开机率、主轴运转率、主轴负载率、运行率、故障率、生产率、设备综合利用率(OEE)、零部件合格率、质量百分比等。首先,在生产工艺改进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这些大数据,就能分析整个生产流程,了解每个环节是如何执行的。一旦有某个流程偏离了标准工艺,就会产生一个报警信号,能更快速地发现错误或者瓶颈所在,也就能更容易解决问题。 03 — 生产文档无纸化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实现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在离散制造企业中产生繁多的纸质文件,如工艺过程卡片、零件蓝图、三维数模、刀具清单、质量文件、数控程序等等,这些纸质文件大多分散管理,不便于快速查找、集中共享和实时追踪,而且易产生大量的纸张浪费、丢失等。 生产文档进行无纸化管理后,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即可快速查询、浏览、下载所需要的生产信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能够即时进行归档保存,大幅降低基于纸质文档的人工传递及流转,从而杜绝了文件、数据丢失,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准备效率和生产作业效率,实现绿色、无纸化生产。 04 — 生产过程透明化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通过建设智能工厂,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进而实现整个过程的智能管控。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行业,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增长。 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现场,MES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首先,MES借助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减少企业内部无附加值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生产运作过程,提高企业及时交货能力。其次,MES在企业和供应链间以双向交互的形式提供生产活动的基础信息,使计划、生产、资源三者密切配合,从而确保决策者和各级管理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制定快速的应对措施。 05 — 生产现场无人化 “中国制造2025”推动了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臂等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工厂无人化制造成为可能。在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现场,数控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和三坐标测量仪及其他所有柔性化制造单元进行自动化排产调度,工件、物料、刀具进行自动化装卸调度,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生产模式(Lights Out MFG),真正实现“无人”智能生产。 声明: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视频均用于学习交流,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制造业企业成本减半,真的可能吗?

    成本减半这样的口号,被日本的企业、企业家提出来,并不令人意外。日本制造业许多企业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将生产车间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国家,这被认为是对当时日本逐渐提高的用工成本的一种对冲。尽管如此,日本制造业不少门类的企业仍在其国内保留了较多车间和岗位,而后一种选择被证明更具长远眼光。 事实上,到了21世纪初,之前几十年内踊跃转移制造业产能的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都认识到了这种做法的弊端。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生产线与设计环节发生脱离,而这两大环节更与营销产生更大的脱节,使得不同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十分困难。 营销环节通过顾客的反馈,发现了产品的非质量问题(比如功能设计,有可能出现设计不当、不足的问题,也有可能存在设计过当、冗余添加非顾客需求的功能等问题),很难迅速回馈给设计与生产线,这就意味着顾客信息反馈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信息情报,就根本无法发挥价值。而由于生产与设计脱离,设计师无法便捷的发现生产中暴露出的问题,前者向后者输出信息,则面临若干道障碍,企业因而很可能最终在不知情情况下让缺陷产品上市。  另外,外包制造环节,将破坏而不是提高企业设计师、研发人员对于产品的直观把握。如何进行加工、如何进行组装,怎样开展检查等,这些问题都无法顺畅得以解决。  日本制造业领域的资深专家、日本株式会社成本开发研究所董事长三木博幸,曾长期从事农机等产品开发研究,多年时间沉浸于产品精益化开发与成本最小化开发。三木博幸认为,要降低日本制造业的成本,在技术上完全可行,而要实现这方面目标,就应当振兴日本本土的制造业。他对2008年之后美国官方和产业界加快制造业回流的做法给予肯定,很显然也盼望日本企业能够促进制造业产能和就业岗位回流。 当然,不光是制造业,所有行业没有不希望降低成本的。三木博幸在其所著的《成本减半》一书中指出,常见的降低成本方法,是“在保留零件或组装单元原形前提下,降低材料、购买、物流等方面的费用,或者改善加工方式、促使组装方式更加合理等以期缩短时间”——这种做法很难避免制造品质的降低,或者会加剧供应链关系的紧张。他本人更为推崇的降低成本方法是,从设计环节重新开始彻底的审视产品构造和零件形态,进行与产品开发有关的成本改革,由此也将避免成本削减后产品品质的下降。  三木博幸将上述降低成本方法,称为“成本减半法”。这种方法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制造业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过剩品质的问题,即多余的功能、性能、品质,导致成本和售价提高;如果通过更为精细的设计与制造,引入新技术,提高制造环节员工之间的协作水平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降低甚至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当然就是现实的。 《成本减半》书中,三木博幸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不断推动产品开发设计成本降低的经历,特别是对部分拖拉机、耕地机进行改进时,同时做到了零件数减半、成本减半、品质提升20%。书中介绍了这方面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何以车间、业务流程为单位,通过十个步骤完成技术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再进行必要的科学分析,等等,均极富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成本减半法”说来并不神秘,也并不繁复深奥,但践行起来却不是每个制造业企业都能快速把握。主要的原因是,要在提升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不仅有赖于企业的领导层、设计开发部门,而且还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将员工技能集结在一起来专注于开发课题。  三木博幸在书中尖锐的批评指出,以日本制造业企业为例,很多企业近年来陷入经营困境,根本原因其实在于经营者脱离现场,没有对研发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激励。一些企业每逢营收紧张等困难局面,就宣布裁员,包括裁减大批研发部门的职员,反过来,经营转好的情况下,也更愿意斥巨资收购其他企业的研发部门或项目,或者创业公司,也没有真正意义上青睐研发部门。这种情况下,必然形成包括制造业企业内部员工在内的各界人士。轻视现场管理,也无法做好基于现场的技艺改进和成本削减。 制造业困局由来已久 从开放初期的出国人员电器热,到后来汽车配额热,到今天马桶盖、电饭煲热,满世界疯狂海淘热,都是人们消费意识觉醒之后用脚投票的结果。日本秋叶原电器一条街上,任何一个从事制造业的人看到来自中国的采购大军,都会痛心不已。一切都如十年前美国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中预言的那样,消费者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开放原码程式等手段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  产权保护、中间环节市场化程度不够导致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交易成本畸高,是中国制造业困局的两大因素。  单就知识产权而言,近年来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无论是政府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还是企业自身的观念转变都有了明显提高,基本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当然,在企业家人身权益和财产性产权保护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困扰最大的就是近年来各种成本的攀升。梳理历史会发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依靠不贬值战略开始第一次走到国际舞台聚光灯下,发达国家资本对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价值严重低估、劳动力成本低且供应充沛,低利率、低通胀的风水宝地趋之若鹜,全世界先进的资本、品牌、技术开始大举进入这个价值洼地,加入WTO后更让这一优势风光无限。  但到了2004年,出口8亿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的现实,加上一些外资过于激进的利润追求方式,一些伪合资对国产品牌的斩首式收购,让部分学者和政府人士开始产生资源被贱卖、环境被污染的担心。之后从整合小矿山打响第一枪,煤炭、钢材、车用成品油等资源价格被迅速地、有计划地推高,制造业成本中资源成本、人工成本、流通成本、其他刚性成本大幅攀升,制造业利润空间在缩小。问题之所以一直没有恶化,是因为2004年开始国内房地产政策的放开释放了潜在市场需求,撬动了建材、运输、大型装备制造等和房产相关行业,减轻了制造业衰落之痛。  由此可以看出,把近年来的制造业困局归责于房地产业的资源虹吸不够客观,制造业困局和房地产现状背后是通病同因,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形态。房地产对制造业的影响也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相反在2004-2012年房地产对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的反哺功能。 今天房地产业的拉动效应已经越来越弱,加上出口减少,由来已久的制造业困局重新浮出水面。吴晓波那篇《到日本购买马桶盖》之所以能引起全社会、全行业的强大共鸣,就是他无意中撕开了裹在制造业身上这块脆弱不堪的遮羞布,文中那个毫不起眼的智能马桶盖深深地刺痛了政府和制造业从业者们。 困扰制造业的成本之痛首先是个效率问题  今年年中,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经济大家的产业政策争论进行地如火如荼,这让笔者想起林毅夫先生的文章《新常态下政府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文中林先生像是一个职业手术师,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将国内产业分门别类,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在后发优势依然明显的前提下,这种针对性解决方案的优点是效率奇高、立竿见影,深受决策者欢迎和倚重,弊端是会损害市场自身运行机制。不过,信奉市场至上的张维迎先生自己也承认,市场经济在中国面临的是既得利益根深蒂固、关键环节难以推动的顽疾。当经济形势向好时,内部缺乏改革动力,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当经济形势下行时,往往等不及市场自动愈合,政府有形之手就会迫于压力维稳。 林毅夫强调了有形之手,也同时突出了政府责任,从这个意义上如果产业政策制定得力,政府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利大于弊。要解决中间环节市场化程度不够导致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流通成本、交易成本畸高问题,首先要从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围绕工业4.0的五大关键环节制定出最优产业激励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最大的诱惑是它依托互联网、物联网,通过优化交易环节、减少资源利用、降低人力成本、精简周转次数来创造性地降低全流程成本。我们的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离工业4.0差距不小,但是正视这种差距、迎头赶上是制造业绕不过的一道坎。除了大战略之外,还应从细则规划好每个环节的企业方阵、硬件建设、技术支撑、人才储备等,加大对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构筑一个初具雏形的工业4.0生态链,吸引更多的制造业、资本参与其中。 高科技、新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再加上好的产业政策和亲商导向的开放式经营环境就能有效缓和日益突出的成本高企之痛。从这个角度,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政策之争就像鹰之两翼,缺一不可。 通过互联网倒逼各方改革 利用互联网的倒逼效应,继续推进政府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解决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也很重要。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困扰制造业的难题之一,纵观建国以来历次重大转型都是从倒逼开始,互联网也许就是这样一个通过倒逼推动政府服务模式创新的转型抓手。  通过互联网倒逼政府服务模式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互联网可操控性强、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最有效率,对社会震动最小,接受程度最高。在传统治理模式陷入困境的前提下,通过设立高规格的互联网政府架构部门,研究制定通过互联网的倒逼效应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 现代化政府治理的基本流程是数据采集、政策制定、集中决策、过程监管,根本原则是可控。而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信息流大平台,对信息流起到流通、融合作用,恰好能够满足这个需求,它不但解决了效率问题,而且兼具了公平、公开、公正,后者对现实有着重大的意义。  事实上互联网的倒逼效应早已轰轰烈烈地开始,阿里巴巴等公司借助互联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为用户提供、支付结算等标准金融服务倒逼传统金融加速改革;腾讯微信等新型通讯工具倒逼运营商服务;滴滴出行软件的问世推进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巨大革新;网络彩票打破传统地域和垄断模式,逼得体育总局不得不紧急叫停。可以说从2012年开始,几乎所有行业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倒逼威力。 以互联网为抓手促进政府治理模式和服务创新的好处在于,它过程可控、风险可控、高度机械性,成效如何完全依赖于政策制定者本身。其次,它可以更好地量化管理要素。高层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鼠标轻点就能完成实时数据的调取,不但如此,还能凭借大数据挖掘更好地掌控和预测未来。 破解制造业困局,重点还在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提高效率、倒逼政府服务模式转型来降低成本,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马桶盖现象”。着力点还应该放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 产品品质的提升是产品附加值的基础所在。通过不断更新产品的款式、制造工艺、质量提升就能给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体验,这就要求制造业从业者有很强的工匠精神和传承意识。  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核心要求是技术研发。判定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除了单一产品特性能不能做到量产稳定以外,有没有形成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条才是更重要的指标。这就是我们能够让卫星上天,却做不好一个轴承的原因。基础薄弱意味着就算你全套生产线引进,也可能卡在一个螺丝、一个技术工人、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上。 国内制造业在很多领域和国外存在技术差距,单靠企业自身积累或市场的力量去攻关突破不现实,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林毅夫所讲的政府有形之手发力。放开应用环节,从基础研发和前沿技术研发两头突破,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重新规划整合现有科研资源,集中财力物力建立一批国家级行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平台,对基础性研发和制造业急需的技术难题,实行内部招标制,制定出研发时间表和路线图,单项突破、成果共享。对一些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可以实行全世界公开招标。营造一流的实验平台,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加入到国内创新工作中来。 自主研发和引进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理念的外资并不矛盾,我们还应该制定一些特殊优惠政策,继续吸引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发展。这些跨国企业本身有很强的资源吸附能力,对国内工业基础的提升和技术力量的培养很重要。当然面向全球化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新视角。中国制造的成本困局如何突围,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所有能汲取的力量都不可废弃。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人、机、料、法、环搞不懂,怎么找到生产问题所在?

    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 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 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 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 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这五大要素论中,人是处于中心位置和驾驶地位的,就像行驶的汽车一样,汽车的四只轮子是“机”、“料”、“法”、“环”四个要素,驾驶员这个“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没有了驾驶员这辆车也就只能原地不动成为废物了。 一个工厂如果机器、物料、加工产品的方法也好,并且周围环境也适合生产,但这个工厂没有员工的话,那他还是没法进行生产。 人的分析: 技能问题? 制度是否影响人的工作? 是选人的问题吗? 是培训不够吗? 是技能不对口吗? 是人员对公司心猿意马吗? 有责任人吗? 人会操作机器?人适应环境吗?人明白方法吗?人认识料吗? 机的分析: 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 选型对吗? 保养问题吗? 给机器的配套对应吗? 作机器的人对吗?机器的操作方法对吗?机器放的环境适应吗? 机器设备的管理分三个方面,即使用、点检、保养。使用即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要求来培养操作者,使其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进行生产,这是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内容。 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料的分析: 是真货吗? 型号对吗? 有保质期吗? 入厂检验了吗? 用的符合规范吗? 料适应环境吗 ,料与机器配合的了吗,料和其它料会不互相影响? 法的分析: 是按法做的吗? 看的明白吗? 写的明白吗? 法适合吗? 有法吗? 方法是给对应的人吗?方法在这个环境下行吗? 环的分析: 在时间轴上环境变了吗? 光线、温度、湿度、海拔、污染度考虑了吗? 环境是安全的吗? 环境是人为的吗?小环境与大坏境能并容吗? 工作场所环境。指各种产品、原材料的摆放,工具、设备的布置和个人5S。 对危险品控制。一是化学物品的堆放,诸如酒精、天那水之类。二是生产过程中产品对六种化学物质的控制(铅、汞、镉、六价络、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 生产环境。指具体生产过程中针对生产条件对温度、湿度、无尘度等要求的控制。 人机料法环,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管理思考一 .企业文化的不足—管理理念上问题 A. 最强的理念:一个企业实例社长方针:建立有信任的xxx 我们以优越的技术和在品质上取得客户最高评价和信赖的企业为目标。 我们将持续进行盖上以实现所有品质的提高,我们为了实现所有品质的提高,讲进行持续改善。 我们最守法制法规,以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为目标 我们拥有挑战的气概,以可持续发展企业为目标 B. 完善的规章制度—由所有的规章制度去规定员工怎么样去做。1. 制度–瓶颈而在我国制造型企业随着企业人员和部门的日益增多,企业的老总会越来越忙,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工作标准、制度和流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即使你把经理人招聘来,也会因为企业制度不完善而走掉。2. 制度—执行力 执行力和人际关系有关,也就是人的从众心理。所以企业的执行力也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全体员工的执行力都很好,其中个别员工就算不满,其执行力也会很好。 二. 生产控制的误区—管理观念上问题 1. 生产人.机.料.法.环(直接单位) 对于我国的企业,生产产品当然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但是你可以去看看他们与生产直接,间接生产单位对于标准的控制存在很大的问题:标准没有进行细分,标准没有严格去执行—-可以说生产产品的直接单位就是人.机.料.法.环。人—- 一个企业人对于产品而言是第一责任人,人员稳定和人员的熟练对于产品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 生产能力、设备保养、备件等 公司接到订单,会对订单进行评估,用什么样的机器最好,什么样机器最经济实惠。包括机械备件的购置,平常的保养等。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有时候也会买一些特别先进的机械,但是对于后续保养,易损件管理来说就远远跟不上那些外企。料—- 材料,形成产品的物资部分,应使用合格的或经过处理后能够满足产品要求的原料,避免因原料问题造成产品不合格。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这几年,可以看出,对于材料控制方面,也越来越感觉中小企业在走向成熟,从没有到有专门人员对材料采购进行管理.法—- 方法,构成产品的技术成分,合理的工艺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合格率,可以说合理的工艺加上正确的生产操作过程构成合格的产品。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作业指导方法,检验指导方法,机器作业方法等构成。作业指导方法: 作业指导书用于具体指导现场生产或管理工作,其结构和形式完全取决于作业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在编写作业指导书的时候要把你的员工看做是个笨蛋,这样在编写的时候,要做到方法分步骤,做到简单化。检验指导方法 由于产品形成过程中具体作业特点、性质的不同,检验指导书的形式、内容也不相同,有进货检验用检验指导书、过程(工序)检验用检验指导书;出货检验指导书等。机器作业方法 对于机器作业方法来说,在外企一般有专门人员对机器进行操作,对于机器来说这样减少了机器损坏的几率。达到机器最大利用率。在我国中小企业来说,目前来说,这点还没有完善,有些企业对于机器根本就没有机器作业方法 。环—— 1.生产环境,也可以理解为5S 可以说工厂生产环境的可以影响到作业员的生产效率。2. 辅助工具也重要(间接单位) 而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生产辅助工具可以分为:辅助设备和辅助材料。辅助材料: 属于原材料还是间接费用,看辅助材料的用途,如果是用于生产,可以归集到某项产品的成本上就可以作为原材料,如果是其他部门领用,损耗等等,不可以归集到某项产品,那么就作为间接费用。辅助设备: 对于生产上的辅助设备包括配件等。在我国有些企业经常会因为机器缺少配件给停工。 声明: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视频均用于学习交流,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MES系统+医疗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实现精益管理

    客户画像 所在行业:医疗设备制造业 细分行业:医疗影像设备生产装配 产品类型:磁共振各类线圈 工厂规模:5000人 主要工艺:PCB焊接、装配 生产类型:备货生产、接单生产 客户痛点 1.员工绩效数据不实时更新,统计不便捷 2.产品各工序数据录入不实时,进度不够透明 3.产品返修过程不透明,无法找出质量“瓶颈” 4.数据纸质化录入繁琐、不规范、易丢失 5.每月数据统计工作量大,不直观 功能模块 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木白智造系统”为该客户选配的标准化功能模块如下: 个性化配置 员工绩效:员工绩效考评需考虑到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应配置:每类产品的每道工序设定标准工时,员工实际工时同标准工时对比实现效率统计;每道产品绑定员工信息,实现质量绩效考核。 生产类型:生产类型众多,包括量产、备件生产、研发、内部返修、外部返修。 对应配置:根据各生产类型特征,将相对独立的生产类型(如量产和研发)在订单录入时做分类,将有先后关系的生产类型(如量产和返修)建立联系,实现生产的脉络清晰。 返修生产:返修生产需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反馈优化生产 对应配置:返修根据返修原因的类型进行分类,同时追溯生产时的过程数据,形成报表统计,破解质量管理“瓶颈”。 销售预测:销售预测指导生产,减少产品的挤压或短缺。 对应配置:实现各类产品的在制品数量、现有库存数量、销售预测数量的折线图统计,直观指导生产。 员工考勤:员工考勤中需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和正常上下班时间统计正常上班时间和加班时间。 对应配置:设置工厂万年历,考勤时间自带当日工作性质(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工作日支持灵活设置正常上下班时间;考勤数据从现有考勤系统对接,实现快捷统计。 项目预期应用效果 1.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协作效率 2.生产进度透明,避免业务端和生产端脱节 3.人员绩效可统计,杜绝”磨洋工“现象 4. 生产数据全面记录,质量可追溯 5.生产数据分析,找出产能瓶颈 产品优势 客户为什么选择“木白智造系统”: 1.价格亲民,减少企业使用门槛 2.按需配置,确保功能匹配性强 3.完善的产品培训流程,易上手,确保行之有效 如果您也是同样行业的企业,或者有类似的需求,欢迎随时垂询! 联系电话:021-34127798 手机(同微信):139 1558 4649,黄先生